名声重要吗
大伙吐槽百度网盘的限速下载,P2P下载器的流氓行为,360的清理垃圾,微信的庞大体积等国产互联网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于P2P下载器还被315报道批评过。但是为什么他们都不在乎“名声”,反而避开一时风头后变本加厉呢?
首先出现的就是第一个问题,对于国内用户,名声真的重要吗?
名声的本来作用是吸引客户,规避法律风险。但是这在中国,垄断形成,用户不在乎隐私,国家缺乏相关立法等情况下,名声根本不重要。
中国用户对于隐私的妥协性,以及由于社会文化而不敢持续斗争和集体出来声讨的软弱性,注定了大厂可以在法律律的边缘游走,来不断的欺压普通用户。微信等软件多次出现扫盘的黑历史,拼多多使用漏洞窃取用户隐私,百度和夸克网盘都在占领市场获得资源份额后限制下载速度。虽然这些行为有些值得被声讨甚至部分行为触犯法律,但是它带来的利益和在市场上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而失败有可能产生的风险相比起来过于无足轻重。甚至中国法律本身就是具有相对的灵活性的“贵族法律”(论寡头政治的利弊)。单说拼多多事件,法律灵活到以至于各个专家都在批评拼多多的行为时,法律却没有站出来主持公道要求赔偿。用户也没有集体站出来坚持维权到底。风浪平息后,人们依旧在使用拼多多,甚至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甚至能跑到海外开店变成temu继续圈钱。
这些做法实际上就是明白地告诉用户“资本的目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你”。似乎是用轻蔑和无言告诉我,我只是“用户”而不是“客户”。我的声音不可能盖过他们的扩音喇叭。但是这种事情后,大家的冷漠和不在乎更为致命,而且一个简单的赔偿30元代金券或者618活动就可以让大家忘记这件事情,重新进入狂欢。
其实在国家缺乏立法,用户没有意识以外,更深层的文化原因也是祸首。或者不如说根本原因便是它。
下人重要吗
即便用户有某种需求,而这点和垄断商家利益冲突而无法实现时,用户真的会集体站出来抗议,走法律程序吗?之所以陈云说中国人方便管理,是因为我们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害怕麻烦;害怕无意中得罪人;不想去担心除自己以外的人,特别是这种事情是大环境引起时。
我们一步步在冷漠和绥靖中养大了身上的吸血虫,以至于我们每拖一段时间,就越不可能将其拿下来。
“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要去管这些事”
“饭都吃饱了,还管这些事干嘛”
“不要心胸这么狭隘,少得罪人”
这些话,已经听过许多不同的人说过很多遍了。但是最终我们沦落到了管不好被别人肆意践踏的自己,由于别人随意压榨而吃不饱饭,心胸宽大到别人滥用我们的善意(冷漠)的境况。
团结起来和强权斗争,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这种近代还有些许的精神也在如今社会中被慢慢消磨。
在这些强权霸凌弱者的事件中,为何法律如此冷漠?虽然我们的精英政治注定了无权无势的小民注定无法碰瓷强权这座大山,跨越阶级的官司在开庭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但是我们为了明面上的一点平等,为了后续社会的健康发展,也理应对太过分的事情予以平衡。然而每次宣传的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是犯罪只限于一些放木马的小团伙,拿他们来开刀借以说明我们法律的有效性;而到了民族资本家强权这里就因为担心影响、保证税收或者是简单的上面“关系”就完全熄火了,一点悬念都没有。
我们的法律从形式上学着西方,实际上从立法到执法却都适配着中国人的软弱和冷漠,对儒雅中国人的软肋进行拿捏,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智慧全在研究这上面了。从明确的立法到大条的执法,中间故意留下了大量的操作空间,从而导致了十年前就在谈论的名言“严格立法,选择执法”;“同阶级讲法律,跨阶级讲地位”。
如今强权霸凌还在扩张地盘,慢慢地从用户身上榨出一滴滴油水。而我们仍然选择了数千年中国人一直选择的路:忍着。
国家资本主义,我们几十年的发展走的都是对内剥削的道路,肉眼可见的还要再走几十年。